激活实践育人效能 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有效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10浏览次数:11

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在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成绩斐然,荣获学校“优秀组织奖”。在学校评选中,优秀团队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调研报告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3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从出征仪式的昂扬斗志,到田间地头的扎实服务,再到总结评比的深化提升,本次社会实践全景展现了一堂生动深刻的“行走的‘大思政课’”。

精心组织部署 筑牢保障根基

学院高度重视本次社会实践,致力于将其打造为育人实效强的“金课”。活动初期便成立党政齐抓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项实践经费,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7月1日,学院举行出征仪式,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指导老师及重点团队志愿者共同参与,为实践活动拉开序幕。

深入动员参与 发挥特色优势

学院共组建20支层级分明、优势互补的实践团队,其中包括立项的国家级专项团队4支、省级专项团队2支及宣城专项3支,200余名学生与10位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各团队紧密结合生物制药、环境工程等专业特色,在专业教师的全程指导下,将课堂所学应用于乡村环保、科普宣讲、文化传承等现实场景,实现了“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目标。


活动内容丰富 服务社会有力

学院与宁国市青龙湾桥头铺村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推动“三下乡”走向“常下乡”。同时,实践团队紧扣“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足迹遍布环巢湖流域、宣城、宿州等地。他们开展了“我是河小青”生态守护、“守护中国粮”黄曲霉素科普、“小手拉大手”皖药研学、“童心港湾”教育关爱以及传统黄酒工艺探寻等系列品牌活动。学子们以扎实的服务和青春的智慧,赢得了地方政府与群众的高度赞誉,取得了丰硕的双赢成果。

成果广泛推广 育人影响深远

学院构建了立体化宣传格局,及时报道实践动态,挖掘先进典型。相关事迹获《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青网等国家级及省市级主流媒体累计报道超200篇,生动展现了生环学子的青春风采,有效扩大了实践育人的社会影响力与辐射面。

全面总结提升 固化赋能成长

实践结束后,学院高度重视成果梳理与经验转化。9月3日,学院召开总结评比汇报会,党委书记郭超、副书记张凌、团委书记晁天彩及指导教师共同出席。会上,各团队系统展示了工作成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并对展示PPT和调研报告进行了精细打磨,有效提升了实践成果的质量与价值,完成了从实践体验到成果固化的育人闭环。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前期精心动员、中期扎实实践、后期总结提升”的全流程管理,是生环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生动缩影。学院将继续引导青年学子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在服务国家与人民的实践中挺膺担当,续写青春篇章。(文、图/晁天彩 初审/束道兵 复审/张凌 终审/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