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数学建模协会和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协会在慎思楼中301教室联合主办“走近数学建模”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数学建模竞赛总负责人、数学建模协会指导教师徐富强以及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协会指导教师陈亚男担任主讲。讲座吸引了数学与大数据、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学院150余名学子踊跃参与,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徐富强老师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创办初心为引,系统阐释了赛事的演进逻辑与育人价值。他通过详实数据,全景式呈现了学校近三年在国赛中的成绩轨迹,印证了“以赛促学”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效。他强调,数学建模本质是“数学技术”的创造性转化,其核心在于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语言,继而通过计算仿真反哺实践决策。针对备赛策略,他提出“三维协同”方法论:组建“数学+编程+写作”的黄金三角团队,善用中国大学MOOC、数学中国等线上平台构建知识图谱,并通过“真题模拟—复盘迭代—专家问诊”的闭环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陈亚男老师则从应用端切入,以市场预测、信用风险评估、供应链优化等真实商业案例为棱镜,折射出数学建模在数据驱动决策中的枢纽作用。她现场演示了ARIMA模型如何捕捉消费趋势的非线性特征,并剖析了逻辑回归在信贷风控中的可解释性优势,让抽象理论“看得见、摸得着”。这种“问题引领—模型建构—解释验证”的逆向教学逻辑,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建模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业务理解与数学洞察的深度融合。

参与者普遍反映,通过此次讲座构建了“知识—能力—素养”的三维收获体系,既掌握了竞赛规则、经典模型、备赛工具等显性知识,更触动了思维模式的隐性变革——学会用“数据+算法”审视现实问题,在不确定性中寻找规律。一位大一新生坦言:“原来数学不是孤立的符号游戏,而是解决真问题、创造真价值的思想武器。”

作为数学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不仅是社团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课堂—社团—竞赛”三螺旋育人体系的关键一环。它有效打破专业壁垒,促进数学与经管、计算机等学科的思想碰撞,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未来,两个协会将持续推出“建模工作坊”“数据马拉松”等梯度化活动,形成“启蒙—进阶—实战”的长效支持链条,为巢院学子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再创佳绩夯实基础。(文/尹梦妮 图/曹昕怡、徐启畅 初审/岳霄霄 复审/苏先锋 终审/陈小波 发布/岳霄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