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9日,以“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引领与科技赋能”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在武汉圆满召开。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体育学院兰顺领教授等7 位教师组团参会,并在多个专题论坛中展示了体育学院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取得了丰硕的学术交流成果。

作为我国体育科技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已连续举办十四届,本届大会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武汉体育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承办。大会吸引了8000 余名中外专家学者及体育界代表参会,收到投稿近3.6万篇,创历届之最,论文录用率仅 29.9%,彰显了高标准的学术追求。大会构建了“主会场+分会场+成果展示会”的立体化学术交流体系,成为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会议期间,体育学院教师团队积极参与了体育管理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质与健康、体育产业、民族传统体育等多个分会场的学术活动,通过专题报告、墙报交流等多种形式,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所属分会 | 参会教师 | 交流论文题目 |
体育社会科学分会 | 曹保彦 | 传统村落婴幼儿身体素养培育的理路、困境和进路——基于多元理论的耦合模型 |
体育社会科学分会 | 兰顺领 | 体育赛事旅游安全:风险解构、系统韧性与实现路径 |
体质与健康分会 | 张斌 | 农村老年人体育健康促进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构建研究——基于安徽省农村田野调 |
体育产业分会 | 乔克满 | 低空经济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共生路径 |
体育产业分会 | 乔克满 | “银发经济+零工经济”智慧融创:构建老年体育服务共生体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 | 刘冠启 | 再生活化: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实践 |
体育管理分会 | 王燕 | 基于SFIC模型的长三角地区全民健身服务可及性增强路径研究 |
体育社会科学分会 | 王燕 | 数字孪生技术驱动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系统重构:协同机制与实践路径 |
学校体育分会 | 姜杨 | “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育价值认同的作用机理——基于扎根理论与fsQCA的混合式研究 |
体育学院教师团队的参会,实现了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展示与传播,精准对接行业前沿,是学院持续加强学科建设、注重科研投入的成果体现。它不仅提升了体育学院在国内外体育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必将进一步激发全院教师的科研热情,为推动体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文/乔克满 图/兰顺领 初审/刘玉杰 复审/钟翔 终审/赵胜国 发布/刘玉杰)
